文/图 宋晨阳
六月的风掠过秦岭北麓,吹拂着渭南市临渭区阳郭镇田茂村。这里山势舒缓,梯田层叠,是自然与人文交织的静美之地。我随好友老田驱车前往,拜访他口中的“藏宝楼”——田小元先生的旧报纸收藏屋。
田茂村位于渭南市南塬的西塬上,毗邻渭南市植物园。村庄地处秦岭北麓浅山地带坡度舒缓,绵柔的梯田式面貌,站在阳郭山岭远望宛如一幅天然的立体画卷。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其兼具雄浑与灵秀,美得可亲可感,甘霖滋润这儿勤劳善良,朴实无华的父老乡亲!
没有来田茂村之前,好友老田曾多次在我面前如数家珍的念叨多次,说他们村上有个名人,如何如何有名,又如何爱好收藏报纸,满屋的报纸让你为之惊叹,如获至宝。用好友老田的话,是他们村上的“藏宝楼”,藏宝楼的主人和老田是本家,大名叫做田小元。
好友老田闲暇最大的爱好是写作,书法,爱吹(吹笛子、吹箫),吹起来有模有样的,仅听其吹不见其人,不是专业赛过专业。
同行的还有一位慈祥的长者,经好友老田介绍,田小元的母亲。年已86岁的田老太太年轻时,曾是当地有名的赤脚医生,从医30多年其工作主要是为农村孕妇们负责接生。她从医30多年,接生的孩子约有3000多个。3000多个娃娃,3000多个鲜活的生命,3000多个家庭的幸福和希望!她用双手托起每一个新生命。一路上听她娓娓道来那段历史,仿佛看见一个时代的剪影在眼前展开。
著名作家莫言先生曾在他的作品中写到:“真正的良医从来不只是疾病的征服者,更是站在文明断层带上,为那些即将降临的生命迎接的人。”
老太太就是那个时代五六百万人赤脚医生队伍中的一份子,她用大爱诠释自己对这份工作的责任,和对她接生的每一位孩子降临人间的真爱。
车行至田茂村在一家有三层楼房前,两棵郁郁葱葱的梧桐树遮阴挡光,门口的墙壁上书写着陕西作家孙皓晖先生书抒写的《秦岭赋》。
《秦岭赋》是孙皓晖先生在秦岭山下居住数月,研究世界文明与中国前三千年的文明史,期间创作的《秦岭赋》。作品不仅是对秦岭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中国文明根基的深刻反思和赞叹。
孙皓晖历时15年创作出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后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曾荣获国务院首批特殊津贴的专家,2013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
走进田家三层小楼,整栋楼房设计考究,文化氛围浓厚。大门上方悬挂着门匾额“大秦帝国”四字遒劲有力。从而不难看出田小元与孙老师的关系不一般,既是好同志,又是挚友,犹如一家人。在二楼走廊的墙上,挂着一幅墨宝,撰文田小元,由周抚民执笔的书法作品,内容是:“我在乎人生中随处可见的真诚、友谊,我珍惜生命中一起走过来的亲人领导和朋友,我祝福我认识的人和认识我的人都健康顺利,成功和幸福。”
虽然,我未曾与田小元先生谋面,但从他这幅作品字里行间中,能够读懂田小元是一个仁慈,宽以待人,虚怀若谷仁者的情怀。
报纸是时代的记录者,被誉为“散装的百科全书”。屋内书架林立,整齐码放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旧报纸合订本,泛黄纸页间记录着共和国的发展轨迹。据悉,这些报纸是田小元先从一个朋友那儿接手过来一部分,而后他自己又花费半生时间收集大量旧报纸,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每一份报纸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历程。
好友老田给我闲谝,田小元毕业于师范学院数学专业,毕业后在中学教数学。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他由教师转岗采购岗位,当时月收入已经达到普通人的十倍,但他毅然决然下海经商。那是中国铁路高速发展的辉煌时期,他从磁悬浮技术引进研究和施工开始,承揽了一个又一个大单子的铁路工程,用十一、二年的打拼成为一方富豪。
“陕西奇人,人间豪杰”八个字来赞许田小元先生。奇人的背后,定有超人的能力,这或许与他本人所学的数学专业功不可没,以及收藏众多的报纸从中汲取知识,增加智慧也是分不开的。春花秋月,相守漫长的时光;点滴采收撷藏,留住岁月的记忆。田小元以收藏旧报为志趣,视报纸为时代记忆的载体,令人敬佩。
短暂的旅程,让我们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归乡野的静谧远,感受乡村气息,细细品味生活的美好。让我深刻体会到,人生的某些经历、际遇,都会让人“做而有所得”。真正的财富不仅是物质的积累,更是精神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