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视野。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三秦视野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生

《民法典》第 153 条:违反规定与违背公序良俗的效力分析

时间:2025-04-28人气:作者: 小编

微信图片_20250428094730.jpg

  法条内容

  《民法典》第 153 条规定了违反强制性规定及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具体条文有二款:

  第一款: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第二款: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法条要义本条作为总则编民事法律行为效力问题的负性规定,将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分为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和效力瑕疵的民事法律行为两类,其中效力瑕疵的民事法律行为又包括无效、可撤销与效力待定三种情形。与第 143 条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一般性要求相对,本条是能够直接判定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裁判性规范。

  法条释义强制性规范分类及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影响 :法律规范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任意性规范突出引导性,不具备强制性效力,违反其不影响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强制性规范则是基于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考量,对私人意思自治领域的限制,民事主体违反可能导致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违反强制性规范中的效力性规定才导致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情形,就是违反效力性规定的体现。

  与效力性规定相对的是强制性管理性规范,违反该规范不影响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如法律规定租赁合同需登记备案,但未登记备案不影响合同效力。

  违反强制性规定民事行为的例外情况 :法律规定原则上违反强制性规定的民事行为无效,但存在例外。即当强制性规定本身并不导致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时,该民事法律行为并不无效。这涉及对具体强制性规定的性质判断,如一经营水果的商店违法经营种子,商店需承担违法责任,但为保护农民,其与农户的种子买卖行为不宜认定为无效。

  违背公序良俗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公序良俗包括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司法实践中具体情形有以下三类:损害公共秩序的合同,如以从事犯罪或帮助犯罪为内容的合同。过分限制基本人权的合同,如约定配偶一方不得擅自接触异性的夫妻忠诚条款。违反基本伦理道德的合同,如包二奶合同、代孕合同等。

  法条案例归纳  

  违反强制性效力性规定导致无效的案例 :如 A 公司未取得建设施工资质而与 B 公司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该合同因违反法律强制性效力性规定而无效。在此案中,法院需先确定相关法律规定属于效力性规定,再依据第 153 条第一款认定合同无效。

  违反强制性管理性规范不影响效力的案例 :C 与 D 签订房屋租赁合同,未办理登记备案手续。法律规定租赁合同应登记备案,但该规定属于强制性管理性规范,因此 C 与 D 的租赁合同虽未登记备案,但合同效力不受影响,法院在审理此类合同纠纷时,不会以未登记备案为由认定合同无效。

  违背公序良俗导致无效的案例 :E 与 F 签订代孕合同,约定 E 为 F 代孕并获得报酬。该合同违背公序良俗中的基本伦理道德,根据《民法典》第 153 条第二款规定,该合同无效,即使双方当事人自愿,合同也因违背伦理道德而无法得到法律认可。

  在理解和适用《民法典》第 153 条时,需准确区分强制性规范的类型,判断民事法律行为是否违反效力性规定或违背公序良俗,同时注意例外情况,以正确认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维护法律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