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视野。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三秦视野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

《民法典》落地四年,地方物管条例“二次革命”全面打响

时间:2025-07-29人气:作者: 小编


  《民法典》落地四年,地方物管条例二次革命全面铺开——广东、上海、深圳、北京等十余省市密集完成大修,业委会成立难、公共收益糊涂账、物业一言堂三大顽疾迎来制度性破解。

微信图片_20250729101640.jpg

  202111日《民法典》正式实施,首次以专章形式明确物业服务合同、业主表决规则及公共收益归属。四年过去,全国已有15个省市完成物业管理条例二次大修5省进入征求意见阶段。梳理发现,此轮修法呈现共性收紧、地方创新的双轨格局:一方面,各地均以双三分之二表决门槛、公共收益单独列账、禁止停水停电催费等作为底线;另一方面,深圳两轮投票、上海业主小组、北京物管委等机制竞相落地,破解业委会成立难成为最大亮点。


  一、业委会成立:从难产助产

  深圳首创两轮投票制”——首轮未达票可进入第二轮,按得票顺序录满为止,并允许居委会在极端情形下代行职责。2023年南山区某小区凭此机制在三个月内完成首届业委会选举,被住建部列为典型案例。

  北京、广州设立物业管理委员会”——由街道牵头,居委会、业主代表、职能部门三方组成,任期一般不超过三年,可临时代行业委会职责。北京朝阳区已组建267个物管委,推动23老破小小区完成物业选聘。

  上海推行业主小组”——以幢、单元为单位成立小组,先就换梯、停车等小切口议题表决,逐步培养自治能力。徐汇区迄今已成立业主小组1842个,业主大会平均参会率由38%提升至67%

  二、公共收益:从暗箱透明

 账户单列+实时公开成为标配。深圳、广州依托一网统管开设共有资金专户,业主扫码即可查看电梯广告、停车费等收益流向;江苏明确停车费七成须补充维修资金,剩余部分可抵扣物业费。

  **紧急维修先斩后奏”**机制在北京、上海落地:消防、电梯、屋顶渗漏等危及安全情形,经街道或房管部门线上备案后可先行施工,事后15日内补办业主表决程序。北京东城某老旧楼电梯更换项目因此节省审批时间40天。

  三、物业监管:从单向管理双向制衡

   **前期物业两年大限”**写进北京、深圳条例:建设单位自主选聘的物业合同期限不得超过两年,期满后由业主大会决定是否续聘。海淀区某高端楼盘曾因前期物业高价低质,到期被业主大会以94%反对票扫地出门

  禁止停水停电催费被各地重申,深圳进一步规定物业须每年公示服务事项、收费标准及公共收益,违者最高罚款10万元。宝安区一物业公司因违规断电被顶格处罚并记入信用档案,后续招投标连续两次被拒。

  四、地方特色:党建引领、智慧物业齐上阵党建引领写入多省条例。黑龙江、安徽要求社区党组织牵头建立红色物业联盟,对业委会候选人进行资格联审;广州天河区在业委会成立阶段设置党员比例不低于30%”的引导性指标。智慧物业场景加速落地。上海智联普陀平台接入1.3万路高空抛物AI摄像头,一年抓拍并处理抛物事件同比下降68%;深圳龙岗区试点电子业主卡,业主投票、报修、缴费全部线上完成,60岁以上老年人可在社区工作站刷脸代操作。

  五、展望:国家条例第四次修订已启动,地方经验有望上升为国标

  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已启动第四次修订,司法部6月公布的征求意见稿吸纳了地方创新做法,拟将物业管理委员会制度、公共收益单独列账等条款上升为全国性要求。住建部法规司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将出台配套司法解释,对地下车位权属、物业服务质量评价等争议焦点作出统一回应。

  “此轮地方立法的最大意义,是把《民法典》的抽象条文变成了可操作的社区规则,也为国家条例修订提供了试验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姚欢庆评价称,随着地方经验的不断复制推广,中国社区治理法治化、精细化水平有望迈上新台阶。

标签: